国家重点支持国家级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四川省 企业技术中心
“双软企业” 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
首页
产品中心
混凝土结构
预应力、灌浆体系
工程基础建设
岩土、岩体材料特性
交通安全专项
装配式建筑结构
铁道、隧道专项
智能巡检仪
智能检测机器人
数智化解决方案
智慧试验检测解决方案
智慧工地综合解决方案
智慧养护管理解决方案
咨询服务
工程检测
远程监测
数智化系统
合作研究与开发
升拓云+2.0
教育培训
智慧试验与检监测解决方案
智慧工地解决方案
智慧养护与管理解决方案
技能评价解决方案
赋能服务解决方案
技术支持
技术问答
技术方案
标准规范
视频中心
走进升拓
公司简介
资质荣誉
新闻资讯
联系方式
加入升拓
在线留言
公司动态
行业动态
产品动态
服务中国行
21
2021-10
《中国可持续交通发展报告》(全文)
第二届联合国全球可持续交通大会2021年10月14日至16日在北京召开。大会官方网站2021年10月14日发布了《中国可持续交通发展报告》,资料详实、内容丰富,以下是《报告》全文: 目录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中国可持续交通发展总体进展 第二节 中国推进可持续交通发展的总体思路 第二章 促进综合交通运输协调发展 第一节 完善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网络 第二节 提高综合运输服务能力水平 第三节 为经济社会发展当好先行 第三章 推进交通运输创新驱动发展 第一节 营造支持创新的良好环境 第二节 提高交通运输科技创新技术水平 第三节 在法治轨道上推进交通治理创新 第四节 不断优化交通运输营商环境 第四章 推动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转型 第一节 推动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与低碳发展 第二节 促进交通运输资源节约集约与循环利用 第三节 加强交通运输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 第四节 推进交通运输污染综合防治 第五章 加强交通运输对外开放与交流合作 第一节 推进“一带一路”交通互联互通 第二节 加强交通运输国际交流合作 第三节 促进国际物流供应链畅通 第六章 让人民共享交通运输发展成果 第一节 服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第二节 推动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 第三节 不断丰富多样化出行选择 第四节 打造无障碍出行服务环境 第七章 生命至上与安全发展 第一节 大力推进平安交通建设 第二节 强化交通运输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第三节 坚决抗击新冠肺炎疫情 结束语 第一章 总 论 交通是影响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领域。1992年联合国地球峰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首次确认了交通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2002年世界可持续发展峰会的成果文件《约翰内斯堡行动计划》再次突出了交通的地位。2012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上,各国领导人一致认同交通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中心地位。为促进和支持可持续交通发展方面的国际合作,联合国于2016年在土库曼斯坦召开首届全球可持续交通大会,就交通可持续发展及其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支持作用达成了初步共识。2021年第二届联合国全球可持续交通大会以“可持续的交通,可持续的发展”为主题,聚焦减贫脱贫、国际互联互通合作、绿色发展、创新发展、安全发展等议题,有助于各方凝聚共识,进一步推进全球、区域和国家的可持续交通发展。 中国高度重视可持续发展。早在1996年,中国已将可持续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并全面实施,是最早提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国家之一。中共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中国交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正在加快向交通强国迈进。中国交通将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在发展中加快解决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为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力量。第一节中国可持续交通发展总体进展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交通秉持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与自然生态和谐共生的理念,自立自强,艰苦奋斗,努力建设人民满意交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从根本上改变了基础薄弱、整体落后的面貌。进入新时代,中国交通坚持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动中国可持续交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一、中国可持续交通发展历程 1949年至1978年,中国致力于解决交通运输“有没有”的问题,建设发展了新中国交通运输体系。 新中国成立之前,交通运输面貌十分落后。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明确提出首先要创造一些基本条件恢复交通运输。经过3年的国民经济恢复期,修复了被破坏的交通运输设施设备,恢复了水陆空运输。1953年起,开始有计划地进行交通运输建设。在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和国民经济调整期间(1953—1965年),国家投资向交通运输倾斜,改造和新建了一批铁路、公路、港口码头、民用机场,提高了西部和边远地区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覆盖程度,疏浚了主要航道,新开辟了国际、国内水路和空中航线,扩大了邮政网络,增加了运输装备数量。1966年至1976年,交通运输设施和装备规模、运输线路继续增加,特别是针对沿海主要港口压船、压港、压货日趋严重的局面,加快了港口基础设施建设。 1978年至2012年,中国致力于解决交通运输“够不够”的问题,推动交通运输快速发展。1978年,改革开放掀开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篇章,交通运输步入了快速发展阶段。中国政府把交通运输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放开交通运输市场、建立社会化融资机制方面进行开创性探索,积极扭转交通运输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被动局面。1984年,中国交通部实施“有河大家走船、有路大家走车”,开始全面开放交通运输市场。之后又提出“各部门、各行业、各地区一起干,国营、集体、个人以及各种运输工具一起上”,极大促进了交通运输发展。铁路实行经济承包责任制;公路、水运工程建设项目开始实行招投标制度;出台了提高养路费征收标准、开征车辆购置附加费以及“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等扶持公路发展的三项政策;港口率先对外开放,开征港口建设费,海运业最早实现“走出去”;民航走上了企业化发展道路,航空运输市场开始形成;实施邮政管理体制改革,成立中国速递服务公司,恢复办理邮政储蓄业务;加大交通运输建设投资力度,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1992年,中国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交通运输不断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实现快速发展。开展铁路建设大会战,1997年起铁路进行了连续六次大提速,大秦铁路、京九铁路、青藏铁路、京沪高铁等相继开通运营。为应对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中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公路建设投资进入“快车道”,高速公路建设大规模兴起。2003年,中国交通部提出“修好农村路,服务城镇化,让农民兄弟走上油路和水泥路”目标,掀起农村公路建设新高潮。港口管理体制改革持续深化,港口建设不断加快。民航机场建设费和基础设施建设基金、铁路建设基金、内河航运建设基金先后设立。实行邮电分营和邮政政企分开,邮政向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三流合一”的现代邮政业方向发展。城乡客运、城市公共交通、交通运输安全应急救助等领域建设不断加强。 中国坚持规划引领,1981年划定国家干线公路网,1992年公路和水运开始实施公路主骨架、水运主通道、港站主枢纽和支持保障系统的“三主一支持”规划。2002年以来,中国制定实施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农村公路建设规划》《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全国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等一系列规划。落实西部大开发等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先后制定实施系列规划纲要,全面加强西部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2007年中国政府批准的《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建设现代化综合交通网。在此期间,中国交通不断深化管理体制改革,1998年启动水上安全监管体制改革,实行“一水一监、一港一监”的管理体制。2008年组建交通运输部,交通运输大部门体制改革迈出实质性步伐,为加快形成综合运输体系提供了体制保障。 2012年至今,中国致力于解决交通运输“好不好”的问题,加快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建成了名副其实的交通大国,正在向交通强国迈进。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交通进入了加快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新阶段,铁路、公路、水路、民航、邮政行业统筹规划、协调发展。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深化交通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投资力度,完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推进多种运输方式有效衔接,加快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充分发挥交通运输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先导作用,在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重大国家战略和重大决策部署中,把交通运输作为先行领域重点部署。中国2014年开始大力推动“四好农村路”建设(即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2019年和2020年先后实现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通硬化路、通客车,交通运输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推动建立现代物流服务体系,促进物流业降本增效,发展多式联运、甩挂运输、无车承运等先进组织方式。加快推进旅客联程联运发展,提高城际、城市、城乡客运服务水平。着力增强交通运输发展新动能,推动交通运输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网络预约出租汽车、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等新业态健康发展。积极推进交通运输生态文明建设,交通基础设施、运输装备、运输组织的绿色发展水平全面提升。大力建设平安交通,交通运输安全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综合交通运输体制机制逐步完善,“放管服”改革、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等持续深化,交通运输法治政府部门建设深入推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的交通运输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格局,加强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合作,积极推动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运输便利化,积极参与交通运输全球治理,认真履行各项国际义务。中国国家层面先后出台《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年—2030年)》《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等规划,制定印发了促进铁路建设、普通公路、海运业、民航业、快递业健康发展等意见,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2017年,中共十九大提出建设交通强国。2019年和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和《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提出到2035年,基本建成交通强国,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交通强国的奋斗目标,中国开启了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新征程。 二、中国可持续交通发展取得的成效 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日益完善,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交通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基本形成以“十纵十横”综合运输大通道为主骨架、内畅外通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高速铁路里程、高速公路里程、内河航道通航里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沿海港口万吨级及以上泊位数、颁证运输机场、邮路和快递服务网络长度居世界前列。高速铁路对百万人口以上城市覆盖率超过95%,高速公路对20万人口以上城市覆盖率超过98%,民用运输机场已覆盖92%的地级市。综合交通枢纽布局逐步完善,各种运输方式衔接效率不断提升,交通运输进入了各种方式交汇融合、统筹发展的新阶段。依托京沪、京广、沿海、沿江等综合运输大通道,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港口群和长江沿线港口形成的经济带、城市群成为中国经济最具活力、人口最为密集的区域。交通运输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中国已成为世界上运输最繁忙的国家之一,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客货周转量,港口货物吞吐量,邮政快递业务量等指标居世界前列。旅客出行服务更加便捷舒适,出行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多层次、差异化的公共交通服务体系加快形成,旅客运输专业化、个性化服务品质不断提升。货运服务更加高效,多式联运等高效运输组织模式创新发展,综合运输效率不断提高,交通运输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显著增强。交通运输服务智慧化水平不断提高,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与交通运输服务加快融合,交通运输新业态健康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了更加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绿色交通发展成效显著,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贡献。中国交通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发展绿色交通。运输结构调整深入推进,运输通道、枢纽、装备等资源集约利用效果明显。建设了一批绿色铁路、公路、港口、航道、邮政示范项目以及民航节能减排项目,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运输工具不断增加。国家铁路单位运输工作量综合能耗、营运车辆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营运船舶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及民航吨公里油耗持续下降。通过坚决打好交通运输领域污染防治攻坚战,长江经济带船舶和港口污染突出问题整治成效明显,开展“碧海行动”计划,持续开展邮政快递绿色包装治理。探索创新荒漠区、
查看详情 >
中办 国办印发重磅文件!《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来啦!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主要内容如下。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为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优化类型定位,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切实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技能型社会,弘扬工匠精神,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 (二)工作要求。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融合统一;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形成产教良性互动、校企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坚持面向市场、促进就业,推动学校布局、专业设置、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相对接;坚持面向实践、强化能力,让更多青年凭借一技之长实现人生价值;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营造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 (三)主要目标 到2025年,职业教育类型特色更加鲜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基本建成,技能型社会建设全面推进。办学格局更加优化,办学条件大幅改善,职业本科教育招生规模不低于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的10%,职业教育吸引力和培养质量显著提高。 到2035年,职业教育整体水平进入世界前列,技能型社会基本建成。技术技能人才社会地位大幅提升,职业教育供给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高度匹配,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作用显著增强。 二、强化职业教育类型特色 (四)巩固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因地制宜、统筹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加快建立“职教高考”制度,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招生办法,加强省级统筹,确保公平公正。加强职业教育理论研究,及时总结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办学规律和制度模式。 (五)推进不同层次职业教育纵向贯通。大力提升中等职业教育办学质量,优化布局结构,实施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采取合并、合作、托管、集团办学等措施,建设一批优秀中等职业学校和优质专业,注重为高等职业教育输送具有扎实技术技能基础和合格文化基础的生源。支持有条件的中等职业学校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试办社区学院。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实施好“双高计划”,集中力量建设一批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专业。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高标准建设职业本科学校和专业,保持职业教育办学方向不变、培养模式不变、特色发展不变。一体化设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推动各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培养方案衔接,支持在培养周期长、技能要求高的专业领域实施长学制培养。鼓励应用型本科学校开展职业本科教育。按照专业大致对口原则,指导应用型本科学校、职业本科学校吸引更多中高职毕业生报考。 (六)促进不同类型教育横向融通。加强各学段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渗透融通,在普通中小学实施职业启蒙教育,培养掌握技能的兴趣爱好和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能力。探索发展以专项技能培养为主的特色综合高中。推动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高等职业学校与应用型大学课程互选、学分互认。鼓励职业学校开展补贴性培训和市场化社会培训。制定国家资历框架,建设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实现各类学习成果的认证、积累和转换,加快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 三、完善产教融合办学体制 (七)优化职业教育供给结构。围绕国家重大战略,紧密对接产业升级和技术变革趋势,优先发展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现代农业、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人工智能等产业需要的一批新兴专业,加快建设学前、护理、康养、家政等一批人才紧缺的专业,改造升级钢铁冶金、化工医药、建筑工程、轻纺制造等一批传统专业,撤并淘汰供给过剩、就业率低、职业岗位消失的专业,鼓励学校开设更多紧缺的、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形成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体系。优化区域资源配置,推进部省共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持续深化职业教育东西部协作。启动实施技能型社会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地方试点。支持办好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强化校地合作、育训结合,加快培养乡村振兴人才,鼓励更多农民、返乡农民工接受职业教育。支持行业企业开展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和在岗继续教育制度。 (八)健全多元办学格局。构建政府统筹管理、行业企业积极举办、社会力量深度参与的多元办学格局。健全国有资产评估、产权流转、权益分配、干部人事管理等制度。鼓励上市公司、行业龙头企业举办职业教育,鼓励各类企业依法参与举办职业教育。鼓励职业学校与社会资本合作共建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实训基地,共建共享公共实训基地。 (九)协同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各级政府要统筹职业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的规模、结构和层次,将产教融合列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以城市为节点、行业为支点、企业为重点,建设一批产教融合试点城市,打造一批引领产教融合的标杆行业,培育一批行业领先的产教融合型企业。积极培育市场导向、供需匹配、服务精准、运作规范的产教融合服务组织。分级分类编制发布产业结构动态调整报告、行业人才就业状况和需求预测报告。 四、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机制 (十)丰富职业学校办学形态。职业学校要积极与优质企业开展双边多边技术协作,共建技术技能创新平台、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和大学科技园、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服务地方中小微企业技术升级和产品研发。推动职业学校在企业设立实习实训基地、企业在职业学校建设培养培训基地。推动校企共建共管产业学院、企业学院,延伸职业学校办学空间。 (十一)拓展校企合作形式内容。职业学校要主动吸纳行业龙头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专业规划、课程设置、教材开发、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合作共建新专业、开发新课程、开展订单培养。鼓励行业龙头企业主导建立全国性、行业性职教集团,推进实体化运作。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支持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实训,引导企业按岗位总量的一定比例设立学徒岗位。严禁向学生违规收取实习实训费用。 (十二)优化校企合作政策环境。各地要把促进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作为产业发展规划、产业激励政策、乡村振兴规划制定的重要内容,对产教融合型企业给予“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组合式激励,按规定落实相关税费政策。工业和信息化部门要把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情况,作为各类示范企业评选的重要参考。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把校企合作成效作为评价职业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内容。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要支持企业参与和举办职业教育。鼓励金融机构依法依规为校企合作提供相关信贷和融资支持。积极探索职业学校实习生参加工伤保险办法。加快发展职业学校学生实习实训责任保险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鼓励保险公司对现代学徒制、企业新型学徒制保险专门确定费率。职业学校通过校企合作、技术服务、社会培训、自办企业等所得收入,可按一定比例作为绩效工资来源。 五、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十三)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全面提升教师素养。完善职业教育教师资格认定制度,在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中强化专业教学和实践要求。制定双师型教师标准,完善教师招聘、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绩效考核标准。按照职业学校生师比例和结构要求配齐专业教师。加强职业技术师范学校建设。支持高水平学校和大中型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落实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的规定,支持企业技术骨干到学校从教,推进固定岗与流动岗相结合、校企互聘兼职的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继续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 (十四)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和实效,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举办职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师教学能力比赛。普遍开展项目教学、情境教学、模块化教学,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全面实施弹性学习和学分制管理,支持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创新创业、竞赛活动。办好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十五)改进教学内容与教材。完善“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机制,按照生产实际和岗位需求设计开发课程,开发模块化、系统化的实训课程体系,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深入实施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完善认证管理办法,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及时更新教学标准,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典型生产案例及时纳入教学内容。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所体现的先进标准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强化教材建设国家事权,分层规划,完善职业教育教材的编写、审核、选用、使用、更新、评价监管机制。引导地方、行业和学校按规定建设地方特色教材、行业适用教材、校本专业教材。 (十六)完善质量保证体系。建立健全教师、课程、教材、教学、实习实训、信息化、安全等国家职业教育标准,鼓励地方结合实际出台更高要求的地方标准,支持行业组织、龙头企业参与制定标准。推进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完善职业教育督导评估办法,加强对地方政府履行职业教育职责督导,做好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能力评估和高等职业学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健全国家、省、学校质量年报制度,定期组织质量年报的审查抽查,提高编制水平,加大公开力度。强化评价结果运用,将其作为批复学校设置、核定招生计划、安排重大项目的重要参考。 六、打造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品牌 (十七)提升中外合作办学水平。办好一批示范性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加强与国际高水平职业教育机构和组织合作,开展学术研究、标准研制、人员交流。在“留学中国”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项目中设置职业教育类别。 (十八)拓展中外合作交流平台。全方位践行世界技能组织2025战略,加强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和地区组织的合作。鼓励开放大学建设海外学习中心,推进职业教育涉外行业组织建设,实施职业学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高技能领军人才和产业紧缺人才境外培训计划。积极承办国际职业教育大会,办好办实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形成一批教育交流、技能交流和人文交流的品牌。 (十九)推动职业教育走出去。探索“中文+职业技能”的国际化发展模式。服务国际产能合作,推动职业学校跟随中国企业走出去。完善“鲁班工坊”建设标准,拓展办学内涵。提高职业教育在出国留学基金等项目中的占比。积极打造一批高水平国际化的职业学校,推出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专业标准、课程标准、教学资源。各地要把职业教育纳入对外合作规划,作为友好城市(省州)建设的重要内容。 七、组织实施 (二十)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好支持和帮助职业教育发展。职业教育工作部门联席会议要充分发挥作用,教育行政部门要认真落实对职业教育工作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宏观管理职责。国家将职业教育工作纳入省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价,各省将职业教育工作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考核。选优配强职业学校主要负责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职业教育干部队伍。落实职业学校在内设机构、岗位设置、用人计划、教师招聘、职称评聘等方面的自主权。加强职业学校党建工作,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开展新时代职业学校党组织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作,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办学治校、立德树人全过程。 (二十一)强化制度保障。加快修订职业教育法,地方结合实际制定修订有关地方性法规。健全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职业教育经费的体制。优化支出结构,新增教育经费向职业教育倾斜。严禁以学费、社会服务收入冲抵生均拨款,探索建立基于专业大类的职业教育差异化生均拨款制度。 (二十二)优化发展环境。加强正面宣传,挖掘宣传基层和一线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成才的典型事迹,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打通职业学校毕业生在就业、落户、参加招聘、职称评审、晋升等方面的通道,与普通学校毕
工匠精神的实质
工匠精神是千百年来工匠在劳动实践中展现出来的风采和神韵,体现了技术尖兵的优秀品质。工匠精神承载着职业精神的核心价值,对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统领意义。通过对一线从业者的深度访谈,从他们质朴的话语中提取关键成分,发现工匠精神的实质可以用三句话加以完整描述。 第一,我只做这一件事。我们内心尊敬的匠人,他们一生都只做一件事,这件事是他的兴趣所在,就像是他们生命的一部分。当然工匠精神的表现不止于此,还有更多的人表现在“干一行爱一行”,在共和国的建设中,曾有无数的劳动者就像是螺丝钉,祖国需要在哪里,就把自己钉在哪里。除此之外,工匠精神还有当下的意义,即只做当下这件事,不分心,不受外来干扰。由此可见,工匠精神的第一要义是专注,即专注于要做的事,无论这件事是他自己喜欢的、追求的,或是外部要求的、组织需要的,做的时候就不分心,全力以赴。 第二,我要把它做得越来越好。把事情做得越来越好是一种态度,表明对自己承担事务的负责,它更是一种“向好”的思维,背后是反思的习惯,即通过反思不断做出行动的改进。我们发现,那些有反思习惯的人往往有自己内心的“要求”,他做事的标准总是高于他人,这是一种很了不起的标准,正是这样的标准引导着做事的结果不断“向好”。因此工匠精神的第二要义是精进,即在原来的基础上做得更好,有了这种精神,即便是起点低、水平差,输出的结果也会不断“优化”,由不完美走向完美。 第三,我乐在其中。那些真正的工匠与一般人相比有一个重要的特征,他们工作乐在其中。这种乐有几个层次的成分,首先是一种“参与其中的乐”,只要做这件事,他就是快乐的;其次是一种“获得成就的乐”,当作品完成,达到自己内心要求时体验到的满足;再其次是一种“自我成长的乐”,通过自己的努力,服务他人的能力不断提升,为人处世达到了新境界,如此等等。因此,工匠精神的第三个要义是乐业,不论做什么,都积极体验其中的乐趣,并通过主动赋予意义,获得工作动力的输入,成为一个有自我工作动机的人。 工匠精神的实质是专注、精进、乐业,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应当充分体现这种“精神实质”的渗透和培养,从已有的实践经验看,关键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把握。 一是聚焦学生的精力。职业院校的学生有着无限的精力,正是学习进步的最好时光,但是他们投入学习的精力还明显不足。职业教育德育与管理的首要任务是,要引导学生把精力聚焦到学习这件事上来,可行的做法是引导学生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从职业规划出发,细化到计划与任务,保证学习投入的时间;从做事的角度培养学生的专注心,无论是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还是身体的锻炼,都是学习生活当中的“事”,专注就是做好当下的这一件“事”,以培养他们的专注之心。 二是培养精进的思维。职业教育培养学生精进品质最好的载体是项目,因为项目化的教学有明确“作品”输出,可以帮助学习者进行“可视化”的改进。这当中有几个关键点,首先是向好的思维,即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引导学生学会与自己的过去相比较;其次是反思的习惯,从自己的作品中发现问题,在与他人的交流中发现经验,通过改进持续提升作品的品质;再其次是内在的标准,鼓励学生提升自我的内在标准,当这种内在的标准高于他人的时候,学生的精进思维就得以形成,这时学生不需要外部约束,就会主动地、内在地控制产品与服务的质量。 三是提供愉悦的体验。做事的动机来自于趣味和意义,对于职业教育而言,如何提升学习的趣味与意义是一个需要重点研究的领域。正面评价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教育教学当中,要充分肯定学生以及学生的作品,输入正面的反馈,如此学生才有信心输出作品;体验是主体性的体现,职业院校的教学当中,尤其要尊重学习者的主体性,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取学生的“体验”,分析愉悦体验的来源,并作为改进教学的重要依据;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寻找价值与意义,当学生的产品或服务得到他人认可时,学生即可获得意义认知,这种意义认知一点点固化下来,就会成为学生职业成长的动力。 总而言之,职业院校要以“做事”为逻辑来构建教育教学的目标与内容,在“做事”的过程中,完整持续地培养学生的专注之心、精进之心、乐业之心。如此,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能得到更加充分的体现,职业教育的功能价值能得到更好的发挥,就能培养出越来越多社会真正需要的建设人才。
2021-09
升拓检测祝祖国母亲生日快乐!
红旗漫卷,江山如画 大国华诞,繁盛共享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2周年 我和我的祖国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 有没有那么一个旋律,一旦听到,都会让你热泪盈眶? 有没有那么一首歌曲,一旦响起,就会让你不由自主地跟着哼唱? 又是一年国庆节,当世界各地唱响《我和我的祖国》,你是否为是一名中国人而自豪? 国庆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又称“十一”、“国庆节”、“国庆日”、“中国国庆节”、“国庆黄金周”。1949年12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的决议》,规定每年10月1日为国庆日,并以这一天作为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从1950年起,每年的10月1日成为了中国各族人民隆重欢庆的节日。 放假通知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21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我司2021国庆节放假安排如下: 10月1日至7日放假调休,共7天。10月8日(星期五)正式上班。 假日期间如有任何问题可通过以下方式取得联系: 川黔:陈经理 13880358531 渝藏:刘经理 18381339600 滇:华经理 18087372505 陕宁:徐经理 15829008465 新甘青:张经理 18092522424 晋蒙:杨经理 18784995852 黑吉辽:付经理 18802406030 冀皖:胡经理 13540403215 京津鲁豫:贺经理 15810518480 苏浙沪:宋经理 13771149176 闽:刘经理 18328503451 赣:肖经理 18080180918 湘:杨经理 13880670031 鄂:李经理 13986076772 粤桂琼:张经理 13827497781 售后服务:余工 18200513585 温馨提示 漫漫七天国庆小长假,该怎么过呢? 小编首先想到的就是 睡睡睡~ 吃吃吃~ 浪浪浪~ 但小编温馨提示 疫情防控工作仍不可懈怠! 出门在外,一定要佩戴好口罩,注意个人防护工作。
第四届全国交通运输职业教育“升拓杯”学生无损检测技能大赛圆满落幕!
9月26日上午,第四届全国交通运输职业教育“升拓杯”学生无损检测技能大赛在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圆满落幕! 闭 幕 式 闭幕式由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王志宏主持,全国交通运输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路桥工程类专业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夏连学,华设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检测专业总工、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刘亚楼,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王海春,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张宏,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黄平,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王荣,白小正版资料大全董事长吴佳晔等出席了本次闭幕式。 仪式上,华设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检测专业总工、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本次大赛裁判组总裁判长刘亚楼对大赛进行总体点评,他指出各位队员精神状态非常饱满,比赛态度一丝不苟,团队配合默契,尊重裁判,对比赛规则的执行比较到位,体现出了00后青年的蓬勃朝气和精神风貌。 颁奖典礼由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统战(宣传)部部长李延秀主持。 全国交通运输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路桥工程类专业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夏连学作出讲话,他希望能以本次大赛为开端,吸引更多的交通运输类院校、企业,进行广泛深入合作,增强办学活力,加强高水平专业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加强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为交通强国建设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本次大赛由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王志宏宣布闭幕! 精 彩 回 顾 本次竞赛选手来自24个省、市、自治区,共 59所院校(本科5所、高职52所、中职5所),124支代表队(本科10支、高职 104支、中职10支)。大赛包含理论和实操两项赛程,各参赛院校都非常重视本次竞赛,均选派了精兵强将参加各赛项的角逐。接下来,快随我们的镜头一起走进现场,重温大赛的精彩瞬间! 开幕式 时间:9月23日9:00 地点: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报告厅 大赛开幕式有来自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59所院校,124支代表队的参赛师生、裁判员、工作人员等500余人参与了开幕式,大赛在青海省教育厅副厅长马嘉宾的宣布下拉开了帷幕。 理论竞赛 时间:9月23日14:30 地点:信息工程学院六楼 理论竞赛以单人参赛模式进行用时60分钟的答题。参赛选手们在肃静的赛场上沉着冷静,全神贯注地作答,展现着过硬的理论基础,将参赛水平发挥到了最佳。 实操竞赛 时间:9月24-25日全天 地点:“路桥苑”综合实训基地 实操竞赛为混凝土结构厚度及缺陷测定、锚杆长度测定、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和钢筋间距检测三个项目,以2人一组的参赛模式进行比赛。在此环节中,参赛选手更是拿出了最佳应赛状态,默契配合、精准操作,展现出了00后青年娴熟的实操技能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及精神风貌,真正做到了赛出风采,赛出水平! 颁奖典礼 时间:9月26日9:00 地点: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报告厅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第四届全国交通运输职业教育“升拓杯”学生无损检测技能大赛经过三天紧张激烈的赛场角逐,各位参赛选手也拿到了属于自己的一份成绩单。 指 定 参 赛 设 备 作为本次大赛的协办单位,我司为大赛提供了技术支持及参赛设备。白小正版资料大全,致力于工程无损检测、远程监测、智慧工地与智慧养管等领域的设备与技术研发及提供检测、咨询、AI数据服务等专业技术服务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四川省创新型企业、四川省专精特新企业和软件企业。积极开展人才、专业、应用技术研究三位一体的综合改革,服务技术发展创新研究。学生们通过使用检测设备,进一步将无损检测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出理论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符合检测需要的技能人才。 后 记 本次大赛的顺利落幕,离不开组委会的精心策划和科学协调,离不开参赛院校的高度重视和充分准备,离不开参赛选手的积极拼搏和认真态度,也离不开为确保比赛严谨、公平、公正而坚守岗位的裁判员老师们,更离不开志愿者和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热情帮助以及对防疫工作的精细防控。 大赛本着“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建、以赛促改”的理念,搭建交通运输类及土木工程类专业交流和学习的平台,展示全国交通运输类及土木工程类专业学生良好精神风貌和检测技能水平。 我们将以承办此次国家级赛事为契机,大力弘扬“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承担培育德技双馨技能人才的使命,为培养大国工匠注入交通及土木工程类新力量。 最后 感谢每一位 为本次大赛作出贡献的 同仁们! 您们辛苦啦! 感恩相遇,明年再会!
2021年系主任、教务处长论坛在青海西宁圆满结束!
25日,全国交通运输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路桥工程类专业指导委员会2021年系主任、教务处长论坛在青海西宁圆满结束。 论坛精彩回顾 本次论坛有来自全国中、高等职业院校路桥工程类系主任(路桥分院院长)、教务处长、路桥专指委委员、职教分会路桥委员会委员、秘书处成员、特邀代表、相关企业代表共同参与。 开幕式 9月24日上午,论坛开幕式由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教务部部长张冬冬主持,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王海春,全国交通运输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路桥工程类专业指导委员会副秘书长、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教务处处长欧阳伟,白小正版资料大全总经理刘秀娟出席会议。 会议指出,将一如既往的全面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认真吸取本次论坛成果,努力提升路桥工程类人才培养水平,进一步加强与全国各职业院校、企业的交流合作,继续构建平台,以服务交通全面振兴为宗旨,以交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重点,以提升人才、科技、培训供给质量和水平为核心,致力于构建路桥职业教育良好生态环境。 论坛议程 本次论坛由白小正版资料大全郑炜艺主持,会议首先由全国交通运输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路桥工程类专业指导委员会副秘书长、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教务处处长欧阳伟介绍2021年新专业目录专业简介编写工作。 西南石油大学机电学院教授、博导、白小正版资料大全董事长吴佳晔分享了高职院校智慧建养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探讨。 白小正版资料大全高校事业部总监王伟讲解了1+X路桥证书进展及下一步工作安排。 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道桥系副主任、副教授、高级工程师张立就第十三届全国交通运输行业公路养护工职业技能大赛方案进行解读。 白小正版资料大全智慧工地及养管事业部总监崔晓光分享及展示了智慧检测铸就品质工程综合解决方案。 廊坊市中科建筑产业化创新研究中心培训部负责人于学凯介绍了1+X建筑信息模型(BIM)职业等级证书工作。 西安三好软件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杨小春讲解了路桥施工技术。 本次论坛由路桥工程类专业指导委员会主办,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承办,白小正版资料大全、宁波升拓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