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2021-11

发展职业本科是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

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社会各领域发展的主题。为了更好实现这一国家愿景,职业教育必须以高质量发展为新使命,以职业本科教育发展为突破口,不断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通过技术人才培养与技能型社会建设为各领域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与技术支撑。    职业本科对接高质量发展战略   以高水平职业教育服务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 在“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下,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能够极大程度提升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增强职业院校承接新型技术的转化和使用能力,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服务我国各领域的高质量发展。 第一,发展职业本科教育能够优化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布局。一方面,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广泛开展职业本科教育,能够引领区域内产业布局,与已有职业院校形成差异互补的发展态势,并推进国家产教融合型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另一方面,在中小城市开展职业本科教育,能够为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助力,提升中小城市的产业活力和经济承载能力。 第二,发展职业本科教育可以推进校企深度合作。当前,我国校企合作不够深入,普遍存在职业院校热情高涨,企业却不温不火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职业教育办学定位还停留在技术应用层面,缺乏技术研发和转换的能动性。为此,需要诉诸国际上的典型经验,如学习德国奔驰、西门子等与大学联合开展“双元制”课程,引导我国研发型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本科学校办学,如试点合资办学、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合作成立技术研发所等,促进新型技术转化。鼓励企业、职业本科学校、科研机构围绕核心产业开展协同创新,可以增强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第三,发展职业本科教育将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职业本科学校在专业设置上具有后发优势,能够针对高职专科学校和普通本科学校专业设置的不足,针对当前我国市场紧缺型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制造业等开设相关专业,通过“专业链—人才链—职业链—创新链—产业链”的五链统整,服务现代产业体系的加快建成。   职业本科教育彰显教育理性   以体系建设服务社会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已基本建成,但是在实践层面还存在一些现实困难,职业本科学校的数量占职业高等学校数量比重仅为1.8%,招生人数占全国普通本专科学校比重仅为0.5%。只有极少数的学生能够完整地接受连贯的学历职业教育。 为此,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一环,通过中高衔接、普职融通、职成转化,职业教育能够更好地服务社会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首先,发展职业本科教育是维护法律权威、严格落实依法办学的有力彰显。《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修订草案)》明确表示高等职业学校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专科、本科层次的职业高等学校和普通高等学校实施。为此,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是落实依法办学,完善高等教育体系、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题中应有之义。 其次,发展职业本科教育能够推进建立职教高考制度,纠正教育评价唯分数的功利化倾向。一方面,深入贯彻“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职业本科学校考试招生办法,继续探索多元化的分类考试制度,保障职业教育生源质量。另一方面,逐年降低职业本科学校在普通高中的招生比例,招生向中等职业学校和职业专科学校倾斜,倒逼高中阶段落实好“普职比大体相当”的政策方针,确保职业教育人才供应链条的畅通。 再其次,发展职业本科教育能够推动不同教育类型的交流合作,助力学习成果的互认转换。职业本科教育在层次上与普通本科教育和成人本科教育是对等的,职业本科教育的发展为探索三种不同教育类型课程互选、学分互认、资源互通提供了可能,也为完善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制度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提供了技术性支持和实践依托。   职业本科教育践行社会责任   以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服务技能型社会建设 长期以来,在“重学历轻技术”观念的影响下,大量不适合学术型教育的学生涌入普通高等教育,不断加剧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结构性困境。在“体制偏好”的强化下,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员高度聚集在办公室内,而制造业领域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员仅为12.07%,一定程度引发了我国“大学生就业难”“学历贬值”和技术岗位“职工荒”并存的就业难题。有关数据显示,在我国9亿劳动人口中,技能人才占比仅为26%,未来5年内38个新职业人才缺口将超过9000万。同样以制造业为例,制造企业中高级技术人员占比,日本为40%,德国为60%,而我国则仅为5%,这一现状与我国要大力建设的“国家重视技能、社会崇尚技能、人人学习技能、人人拥有技能”的技能型社会的发展愿景相差甚远。 技能型社会劳动力需要根据技能层级进行分类,可以分为技能型人才(初级)、技术型人才(中级)和工程型人才(高级)。目前,我国工程型人才主要由“双一流”大学培育,从事工程研究与技术研发,供小于求;高职专科学校培养的人才主要集中在中间层次的技术型人才,供不应求,长期存在缺口。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能够畅通“初级—中级—高级”技术技能人才的发展路径,提升技术技能人才整体素质,推进技能型社会的建设进程。第一,能够将技术技能“长入”经济,通过扩大高端技术型人才规模,为建设制造强国、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提供人才支撑。第二,能够将技术技能“渗入”人心,变革我国“重智轻技”的人才观,纠正学术型人才过剩与技能型人才紧缺的结构比例,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与创新,缓解人才就业供需失衡的困境。第三,能够将技术技能“汇入”生活、“融入”文化,职业本科学校的设立可以更加广泛地承担起在职员工、退役军人、城乡待业人员、残疾人等群体的高质量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与大国工匠。   作者:朱德全 杨磊 (作者朱德全系西南大学教育学部部长、教授;杨磊系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博士研究生) 来源:《中国教育报》2021年10月26日第5版 版名:职教周刊   声明:文章来自网络和媒体,仅为分享知识,版权属原作者或平台,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分享文章内容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仅供读者参考,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    

查看详情 >

21

2021-10

技能比拼,精彩纷呈||第十三届全国交通运输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公路养护工助力进行中!

匠心筑梦,技以载道。目前,第十三届全国交通运输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公路养护工赛项各省、市选拔赛正在激烈进行中,我司受邀参与,在裁判、技术支持、后勤保障等角色中起来到重要指导作用,助力参加大赛(决赛)选手做足充分准备,为各参赛队伍赛出“匠人”水平,赛出“匠心”风采提供了有力保障。 重庆市赛 10月19日至10月20日,第十三届全国交通运输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公路养护工(学生组)重庆市选拔赛在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举行。有来自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重庆工商职业学院、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四所院校的4支代表队参加,在赛场上他们凭借着沉着冷静地发挥,娴熟过硬的技术,顺利完成理论考试和桥梁病害检测与评定、波形梁防撞护栏检测、裂缝宽度发展监测3个实操项目的比拼。     山东省赛 10月19日至21日,2021年山东省“科技兴鲁”职业技能大赛-----全省交通运输行业公路养护工职业技能竞赛在山东公路技师学院成功举办。该项赛事由山东省交通运输厅、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山东省总工会、共青团山东省委联合主办,为省级一类大赛,其中学生组有来自山东公路技师学院、山东城市建筑职业学院、山东水利职业学院 、山东职业学院、山东交通技师学院五所院校的代表队参加了比赛。本次竞赛,达到了以赛促学、以赛促训的目标,取得预期效果。我司作为大赛协办单位,积极助力大赛各赛程,为大赛的成功举办提供了坚实基础,并获得了优秀组织奖。     广西省赛 10月22日至24日,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主办、广西交通技师学院承办、白小正版资料大全协办的202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运输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公路养护工(学生组)在广西交通技师学院举行。赛事由理论知识竞赛和技能操作竞赛两部分组成。其中,获得竞赛前2名的参赛队伍(广西交通技师学院和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代表队)将代表广西交通运输行业参加第十三届全国交通运输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决赛。          河南省赛 10月21日至22日,河南交通运输行业公路养护工(学生组)大赛暨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第十三届全国交通运输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河南省选拔赛在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简称“河南交院”)举行。来自全省5所高校的30名参赛队员参加比赛。经过理论知识考试和实际操作竞技,专家评审评定,河南交院两支代表队均斩获一等奖;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两支代表队分别获得一等奖和二等奖;河南交通技师学院两支代表队分别获得二等奖和三等奖;许昌职业技术学院两支代表队均获得三等奖。 本次大赛由河南省交通运输厅、河南省交通工会主办,河南交院承办,我司作为技术支持单位对大赛给予了大力支持。     江苏省赛 10月22日至10月23日,第十三届全国交通运输行业公路养护工(学生组)职业技能大赛江苏省选拔赛在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举办。大赛由江苏省交通运输厅、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主办,江苏省交通运输职业教育行业指导委员会、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承办,我司作为大赛支持单位,为大赛的顺利举办提供了重要保障。     陕西省赛 10月23日至24日,第十三届全国交通运输行业公路养护工(学生组)职业技能大赛陕西省省赛在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举办。此次比赛由陕西省交通职业能力建设中心主办,陕西省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承办,陕西高速公路工程试验检测有限公司、白小正版资料大全协办,有来自全省6所高校的12支队伍参赛,争取两个国赛出线名额。 我司为大赛协办单位,积极服务大赛,为本次大赛理论知识考试和实际技能操作提供了坚强的师资、设备和平台保障,为广大公路养护工(学生组)提供了交流技术技能、展示风采风貌的舞台。   我司在上周的各省、市选拔赛中,积极参与并服务各赛事,为大赛理论知识考试和实际技能操作提供了坚实保障,确保了大赛圆满收官,受到了主办方和参赛选手的一致好评。我司也将继续发挥企业优势,继续为大赛助力,希望进入决赛的参赛选手继续赛出风采,展现出新时代公路人的精神风貌!  

查看详情 >

21

2021-10

同台竞技,工匠过招!我司助力各省、市第十三届全国交通运输行业职业技能大赛预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技能人才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培养大批交通运输行业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根据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计划安排,交通运输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决定举办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第十三届全国交通运输行业职业技能大赛。 大  赛  概  况   大 赛 组 织 本届赛事为一类职业技能大赛,为加强对本次大赛的组织领导,交通运输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共同组建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第十三届全国交通运输行业职业技能大赛组织委员会,负责统筹和部署推动赛事各项重点工作。交通运输部职业资格中心、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中国交通报社有限公司、四川省交通运输厅为承办单位。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牵头,会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会、共青团等部门(单位)成立本赛区竞赛组织委员会,负责组织开展本赛区竞赛事宜,接受大赛组委会的指导和监督。   大 赛 项 目 大赛设置公路养护工、流体装卸工、机动车驾驶教练员、公路收费及监控员、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司机5个职业(工种)。其中,公路养护工、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司机除面向行业从业人员设置职工组外,还面向职业院校、技工院校在校学生设置学生组。职工组公路养护工、流体装卸工为双人赛,其他职业(工种)为单人赛。学生组各职业(工种)为团体赛。   参 赛 方 式 大赛分为预赛和决赛两个阶段。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会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会、共青团等部门,按照大赛通知和技术方案组织预赛。有关中央企业可组织公路养护工、公路收费及监控员赛项预赛。 决赛由主办单位统一组织实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有关中央企业根据预赛结果,选派优胜选手组队参加决赛。   目前我司受邀参与了北京、浙江、湖南、贵州等省市的第十三届全国交通运输行业职业技能大赛省选拔赛(预赛)的技术支持和执裁工作,还将为多个省份的选拔赛提供同样的服务,借助于省市选拔赛平台,为决赛提供技术支持积攒了丰富的经验。   提 供 技 术 支 持,保 障 浙 江 省 选 拔 赛   10月9日,第十三届全国交通运输行业职业技能大赛浙江省选拔赛(预赛)——公路养护工、公路收费及监控员两项竞赛在浙江公路技师学院顺利开幕。此次大赛由浙江省交通运输厅、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浙江省总工会和共青团浙江省委联合主办;浙江省公路与运输管理中心、浙江公路技师学院承办;浙江交通资源投资有限公司、白小正版资料大全协办。 大赛共持续两天,有来自自全省11个地市的24支代表队在这里展开激烈角逐,展现出了扎实的操作技能。我司作为大赛协办单位,为公路养护工赛项提供了技术支持及后勤保障,助力大赛的顺利开展。     赛 受 邀 执 裁 工 作,助 力 湖 南 省 选 拔 赛   10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交通运输行业职业技能大赛湖南省选拔赛(预赛)拉开了帷幕。此次大赛由省交通运输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总工会、共青团湖南省委员会共同主办,由省公路事务中心、省水运事务中心、省道路运输管理局、省铁路专用线运输管理办公室、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承办。 大赛共持续三天,其中,公路养护工赛项设置职工组、学生组,参赛选手娴熟地完成了各项比赛任务,展现了良好的职业素养。学生组有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劳动人事职业学院、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五个学院各自组建的5支队伍在这里比拼技能,展现实力。我司张远军、冯源、王琦、杨森受邀大赛裁判工作,助力湖南省赛。   受 邀 执 裁 工 作,助 力 贵 州 省 选 拔 赛   10月13日,第十三届全国交通运输行业职业技能大赛贵州省选拔赛(预赛)——公路养护工赛项在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正式开幕。本次比赛由省交通运输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总工会、团省委共同负责统筹和部署,贵州省交通运输工会委员会和贵州省道路运输局承办,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贵州交通技师学院和贵阳职业技术学院协办。 大赛共持续两天,于10月14日下午圆满结束。其中,公路养护工赛项设置职工组、学生组、教师组三个组别,来自贵州各企业及院校共70名选手参加了比赛。学生组有来自铜仁职业技术学院、贵州工商职业学院、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贵州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贵州交通技师学院五所院校的9支代表队参赛。我司黄伯太、邓立、杨涛受邀参与此次选拔赛的裁判工作,为贵州省赛提供支撑。   技能人才承载产业兴盛,工匠精神助推优质制造。我司也将继续做好服务保障工作,为决赛的顺利举行创造良好环境,希望进入决赛的参赛代表在赛场上传承匠心、精进技能,在互学互鉴、奋勇争先中创造新佳绩!  

查看详情 >

21

2021-10

《中国可持续交通发展报告》(全文)

第二届联合国全球可持续交通大会2021年10月14日至16日在北京召开。大会官方网站2021年10月14日发布了《中国可持续交通发展报告》,资料详实、内容丰富,以下是《报告》全文: 目录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中国可持续交通发展总体进展 第二节 中国推进可持续交通发展的总体思路  第二章 促进综合交通运输协调发展  第一节 完善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网络 第二节 提高综合运输服务能力水平  第三节 为经济社会发展当好先行 第三章 推进交通运输创新驱动发展  第一节 营造支持创新的良好环境 第二节 提高交通运输科技创新技术水平 第三节 在法治轨道上推进交通治理创新 第四节 不断优化交通运输营商环境 第四章 推动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转型  第一节 推动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与低碳发展 第二节 促进交通运输资源节约集约与循环利用 第三节 加强交通运输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  第四节 推进交通运输污染综合防治 第五章 加强交通运输对外开放与交流合作  第一节 推进“一带一路”交通互联互通 第二节 加强交通运输国际交流合作 第三节 促进国际物流供应链畅通 第六章 让人民共享交通运输发展成果 第一节 服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第二节 推动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 第三节 不断丰富多样化出行选择 第四节 打造无障碍出行服务环境 第七章 生命至上与安全发展 第一节 大力推进平安交通建设 第二节 强化交通运输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第三节 坚决抗击新冠肺炎疫情 结束语 第一章  总 论 交通是影响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领域。1992年联合国地球峰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首次确认了交通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2002年世界可持续发展峰会的成果文件《约翰内斯堡行动计划》再次突出了交通的地位。2012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上,各国领导人一致认同交通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中心地位。为促进和支持可持续交通发展方面的国际合作,联合国于2016年在土库曼斯坦召开首届全球可持续交通大会,就交通可持续发展及其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支持作用达成了初步共识。2021年第二届联合国全球可持续交通大会以“可持续的交通,可持续的发展”为主题,聚焦减贫脱贫、国际互联互通合作、绿色发展、创新发展、安全发展等议题,有助于各方凝聚共识,进一步推进全球、区域和国家的可持续交通发展。 中国高度重视可持续发展。早在1996年,中国已将可持续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并全面实施,是最早提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国家之一。中共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中国交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正在加快向交通强国迈进。中国交通将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在发展中加快解决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为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力量。第一节中国可持续交通发展总体进展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交通秉持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与自然生态和谐共生的理念,自立自强,艰苦奋斗,努力建设人民满意交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从根本上改变了基础薄弱、整体落后的面貌。进入新时代,中国交通坚持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动中国可持续交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一、中国可持续交通发展历程 1949年至1978年,中国致力于解决交通运输“有没有”的问题,建设发展了新中国交通运输体系。 新中国成立之前,交通运输面貌十分落后。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明确提出首先要创造一些基本条件恢复交通运输。经过3年的国民经济恢复期,修复了被破坏的交通运输设施设备,恢复了水陆空运输。1953年起,开始有计划地进行交通运输建设。在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和国民经济调整期间(1953—1965年),国家投资向交通运输倾斜,改造和新建了一批铁路、公路、港口码头、民用机场,提高了西部和边远地区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覆盖程度,疏浚了主要航道,新开辟了国际、国内水路和空中航线,扩大了邮政网络,增加了运输装备数量。1966年至1976年,交通运输设施和装备规模、运输线路继续增加,特别是针对沿海主要港口压船、压港、压货日趋严重的局面,加快了港口基础设施建设。     1978年至2012年,中国致力于解决交通运输“够不够”的问题,推动交通运输快速发展。1978年,改革开放掀开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篇章,交通运输步入了快速发展阶段。中国政府把交通运输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放开交通运输市场、建立社会化融资机制方面进行开创性探索,积极扭转交通运输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被动局面。1984年,中国交通部实施“有河大家走船、有路大家走车”,开始全面开放交通运输市场。之后又提出“各部门、各行业、各地区一起干,国营、集体、个人以及各种运输工具一起上”,极大促进了交通运输发展。铁路实行经济承包责任制;公路、水运工程建设项目开始实行招投标制度;出台了提高养路费征收标准、开征车辆购置附加费以及“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等扶持公路发展的三项政策;港口率先对外开放,开征港口建设费,海运业最早实现“走出去”;民航走上了企业化发展道路,航空运输市场开始形成;实施邮政管理体制改革,成立中国速递服务公司,恢复办理邮政储蓄业务;加大交通运输建设投资力度,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1992年,中国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交通运输不断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实现快速发展。开展铁路建设大会战,1997年起铁路进行了连续六次大提速,大秦铁路、京九铁路、青藏铁路、京沪高铁等相继开通运营。为应对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中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公路建设投资进入“快车道”,高速公路建设大规模兴起。2003年,中国交通部提出“修好农村路,服务城镇化,让农民兄弟走上油路和水泥路”目标,掀起农村公路建设新高潮。港口管理体制改革持续深化,港口建设不断加快。民航机场建设费和基础设施建设基金、铁路建设基金、内河航运建设基金先后设立。实行邮电分营和邮政政企分开,邮政向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三流合一”的现代邮政业方向发展。城乡客运、城市公共交通、交通运输安全应急救助等领域建设不断加强。 中国坚持规划引领,1981年划定国家干线公路网,1992年公路和水运开始实施公路主骨架、水运主通道、港站主枢纽和支持保障系统的“三主一支持”规划。2002年以来,中国制定实施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农村公路建设规划》《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全国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等一系列规划。落实西部大开发等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先后制定实施系列规划纲要,全面加强西部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2007年中国政府批准的《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建设现代化综合交通网。在此期间,中国交通不断深化管理体制改革,1998年启动水上安全监管体制改革,实行“一水一监、一港一监”的管理体制。2008年组建交通运输部,交通运输大部门体制改革迈出实质性步伐,为加快形成综合运输体系提供了体制保障。 2012年至今,中国致力于解决交通运输“好不好”的问题,加快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建成了名副其实的交通大国,正在向交通强国迈进。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交通进入了加快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新阶段,铁路、公路、水路、民航、邮政行业统筹规划、协调发展。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深化交通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投资力度,完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推进多种运输方式有效衔接,加快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充分发挥交通运输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先导作用,在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重大国家战略和重大决策部署中,把交通运输作为先行领域重点部署。中国2014年开始大力推动“四好农村路”建设(即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2019年和2020年先后实现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通硬化路、通客车,交通运输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推动建立现代物流服务体系,促进物流业降本增效,发展多式联运、甩挂运输、无车承运等先进组织方式。加快推进旅客联程联运发展,提高城际、城市、城乡客运服务水平。着力增强交通运输发展新动能,推动交通运输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网络预约出租汽车、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等新业态健康发展。积极推进交通运输生态文明建设,交通基础设施、运输装备、运输组织的绿色发展水平全面提升。大力建设平安交通,交通运输安全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综合交通运输体制机制逐步完善,“放管服”改革、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等持续深化,交通运输法治政府部门建设深入推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的交通运输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格局,加强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合作,积极推动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运输便利化,积极参与交通运输全球治理,认真履行各项国际义务。中国国家层面先后出台《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年—2030年)》《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等规划,制定印发了促进铁路建设、普通公路、海运业、民航业、快递业健康发展等意见,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2017年,中共十九大提出建设交通强国。2019年和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和《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提出到2035年,基本建成交通强国,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交通强国的奋斗目标,中国开启了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新征程。   二、中国可持续交通发展取得的成效 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日益完善,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交通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基本形成以“十纵十横”综合运输大通道为主骨架、内畅外通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高速铁路里程、高速公路里程、内河航道通航里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沿海港口万吨级及以上泊位数、颁证运输机场、邮路和快递服务网络长度居世界前列。高速铁路对百万人口以上城市覆盖率超过95%,高速公路对20万人口以上城市覆盖率超过98%,民用运输机场已覆盖92%的地级市。综合交通枢纽布局逐步完善,各种运输方式衔接效率不断提升,交通运输进入了各种方式交汇融合、统筹发展的新阶段。依托京沪、京广、沿海、沿江等综合运输大通道,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港口群和长江沿线港口形成的经济带、城市群成为中国经济最具活力、人口最为密集的区域。交通运输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中国已成为世界上运输最繁忙的国家之一,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客货周转量,港口货物吞吐量,邮政快递业务量等指标居世界前列。旅客出行服务更加便捷舒适,出行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多层次、差异化的公共交通服务体系加快形成,旅客运输专业化、个性化服务品质不断提升。货运服务更加高效,多式联运等高效运输组织模式创新发展,综合运输效率不断提高,交通运输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显著增强。交通运输服务智慧化水平不断提高,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与交通运输服务加快融合,交通运输新业态健康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了更加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绿色交通发展成效显著,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贡献。中国交通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发展绿色交通。运输结构调整深入推进,运输通道、枢纽、装备等资源集约利用效果明显。建设了一批绿色铁路、公路、港口、航道、邮政示范项目以及民航节能减排项目,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运输工具不断增加。国家铁路单位运输工作量综合能耗、营运车辆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营运船舶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及民航吨公里油耗持续下降。通过坚决打好交通运输领域污染防治攻坚战,长江经济带船舶和港口污染突出问题整治成效明显,开展“碧海行动”计划,持续开展邮政快递绿色包装治理。探索创新荒漠区、

查看详情 >

21

2021-10

中办 国办印发重磅文件!《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来啦!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主要内容如下。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为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优化类型定位,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切实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技能型社会,弘扬工匠精神,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 (二)工作要求。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融合统一;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形成产教良性互动、校企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坚持面向市场、促进就业,推动学校布局、专业设置、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相对接;坚持面向实践、强化能力,让更多青年凭借一技之长实现人生价值;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营造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 (三)主要目标 到2025年,职业教育类型特色更加鲜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基本建成,技能型社会建设全面推进。办学格局更加优化,办学条件大幅改善,职业本科教育招生规模不低于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的10%,职业教育吸引力和培养质量显著提高。 到2035年,职业教育整体水平进入世界前列,技能型社会基本建成。技术技能人才社会地位大幅提升,职业教育供给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高度匹配,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作用显著增强。 二、强化职业教育类型特色 (四)巩固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因地制宜、统筹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加快建立“职教高考”制度,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招生办法,加强省级统筹,确保公平公正。加强职业教育理论研究,及时总结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办学规律和制度模式。 (五)推进不同层次职业教育纵向贯通。大力提升中等职业教育办学质量,优化布局结构,实施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采取合并、合作、托管、集团办学等措施,建设一批优秀中等职业学校和优质专业,注重为高等职业教育输送具有扎实技术技能基础和合格文化基础的生源。支持有条件的中等职业学校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试办社区学院。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实施好“双高计划”,集中力量建设一批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专业。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高标准建设职业本科学校和专业,保持职业教育办学方向不变、培养模式不变、特色发展不变。一体化设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推动各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培养方案衔接,支持在培养周期长、技能要求高的专业领域实施长学制培养。鼓励应用型本科学校开展职业本科教育。按照专业大致对口原则,指导应用型本科学校、职业本科学校吸引更多中高职毕业生报考。 (六)促进不同类型教育横向融通。加强各学段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渗透融通,在普通中小学实施职业启蒙教育,培养掌握技能的兴趣爱好和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能力。探索发展以专项技能培养为主的特色综合高中。推动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高等职业学校与应用型大学课程互选、学分互认。鼓励职业学校开展补贴性培训和市场化社会培训。制定国家资历框架,建设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实现各类学习成果的认证、积累和转换,加快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 三、完善产教融合办学体制 (七)优化职业教育供给结构。围绕国家重大战略,紧密对接产业升级和技术变革趋势,优先发展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现代农业、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人工智能等产业需要的一批新兴专业,加快建设学前、护理、康养、家政等一批人才紧缺的专业,改造升级钢铁冶金、化工医药、建筑工程、轻纺制造等一批传统专业,撤并淘汰供给过剩、就业率低、职业岗位消失的专业,鼓励学校开设更多紧缺的、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形成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体系。优化区域资源配置,推进部省共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持续深化职业教育东西部协作。启动实施技能型社会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地方试点。支持办好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强化校地合作、育训结合,加快培养乡村振兴人才,鼓励更多农民、返乡农民工接受职业教育。支持行业企业开展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和在岗继续教育制度。 (八)健全多元办学格局。构建政府统筹管理、行业企业积极举办、社会力量深度参与的多元办学格局。健全国有资产评估、产权流转、权益分配、干部人事管理等制度。鼓励上市公司、行业龙头企业举办职业教育,鼓励各类企业依法参与举办职业教育。鼓励职业学校与社会资本合作共建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实训基地,共建共享公共实训基地。 (九)协同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各级政府要统筹职业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的规模、结构和层次,将产教融合列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以城市为节点、行业为支点、企业为重点,建设一批产教融合试点城市,打造一批引领产教融合的标杆行业,培育一批行业领先的产教融合型企业。积极培育市场导向、供需匹配、服务精准、运作规范的产教融合服务组织。分级分类编制发布产业结构动态调整报告、行业人才就业状况和需求预测报告。 四、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机制 (十)丰富职业学校办学形态。职业学校要积极与优质企业开展双边多边技术协作,共建技术技能创新平台、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和大学科技园、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服务地方中小微企业技术升级和产品研发。推动职业学校在企业设立实习实训基地、企业在职业学校建设培养培训基地。推动校企共建共管产业学院、企业学院,延伸职业学校办学空间。 (十一)拓展校企合作形式内容。职业学校要主动吸纳行业龙头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专业规划、课程设置、教材开发、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合作共建新专业、开发新课程、开展订单培养。鼓励行业龙头企业主导建立全国性、行业性职教集团,推进实体化运作。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支持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实训,引导企业按岗位总量的一定比例设立学徒岗位。严禁向学生违规收取实习实训费用。 (十二)优化校企合作政策环境。各地要把促进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作为产业发展规划、产业激励政策、乡村振兴规划制定的重要内容,对产教融合型企业给予“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组合式激励,按规定落实相关税费政策。工业和信息化部门要把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情况,作为各类示范企业评选的重要参考。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把校企合作成效作为评价职业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内容。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要支持企业参与和举办职业教育。鼓励金融机构依法依规为校企合作提供相关信贷和融资支持。积极探索职业学校实习生参加工伤保险办法。加快发展职业学校学生实习实训责任保险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鼓励保险公司对现代学徒制、企业新型学徒制保险专门确定费率。职业学校通过校企合作、技术服务、社会培训、自办企业等所得收入,可按一定比例作为绩效工资来源。 五、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十三)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全面提升教师素养。完善职业教育教师资格认定制度,在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中强化专业教学和实践要求。制定双师型教师标准,完善教师招聘、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绩效考核标准。按照职业学校生师比例和结构要求配齐专业教师。加强职业技术师范学校建设。支持高水平学校和大中型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落实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的规定,支持企业技术骨干到学校从教,推进固定岗与流动岗相结合、校企互聘兼职的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继续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 (十四)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和实效,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举办职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师教学能力比赛。普遍开展项目教学、情境教学、模块化教学,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全面实施弹性学习和学分制管理,支持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创新创业、竞赛活动。办好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十五)改进教学内容与教材。完善“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机制,按照生产实际和岗位需求设计开发课程,开发模块化、系统化的实训课程体系,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深入实施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完善认证管理办法,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及时更新教学标准,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典型生产案例及时纳入教学内容。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所体现的先进标准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强化教材建设国家事权,分层规划,完善职业教育教材的编写、审核、选用、使用、更新、评价监管机制。引导地方、行业和学校按规定建设地方特色教材、行业适用教材、校本专业教材。 (十六)完善质量保证体系。建立健全教师、课程、教材、教学、实习实训、信息化、安全等国家职业教育标准,鼓励地方结合实际出台更高要求的地方标准,支持行业组织、龙头企业参与制定标准。推进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完善职业教育督导评估办法,加强对地方政府履行职业教育职责督导,做好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能力评估和高等职业学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健全国家、省、学校质量年报制度,定期组织质量年报的审查抽查,提高编制水平,加大公开力度。强化评价结果运用,将其作为批复学校设置、核定招生计划、安排重大项目的重要参考。 六、打造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品牌 (十七)提升中外合作办学水平。办好一批示范性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加强与国际高水平职业教育机构和组织合作,开展学术研究、标准研制、人员交流。在“留学中国”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项目中设置职业教育类别。 (十八)拓展中外合作交流平台。全方位践行世界技能组织2025战略,加强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和地区组织的合作。鼓励开放大学建设海外学习中心,推进职业教育涉外行业组织建设,实施职业学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高技能领军人才和产业紧缺人才境外培训计划。积极承办国际职业教育大会,办好办实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形成一批教育交流、技能交流和人文交流的品牌。 (十九)推动职业教育走出去。探索“中文+职业技能”的国际化发展模式。服务国际产能合作,推动职业学校跟随中国企业走出去。完善“鲁班工坊”建设标准,拓展办学内涵。提高职业教育在出国留学基金等项目中的占比。积极打造一批高水平国际化的职业学校,推出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专业标准、课程标准、教学资源。各地要把职业教育纳入对外合作规划,作为友好城市(省州)建设的重要内容。 七、组织实施 (二十)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好支持和帮助职业教育发展。职业教育工作部门联席会议要充分发挥作用,教育行政部门要认真落实对职业教育工作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宏观管理职责。国家将职业教育工作纳入省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价,各省将职业教育工作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考核。选优配强职业学校主要负责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职业教育干部队伍。落实职业学校在内设机构、岗位设置、用人计划、教师招聘、职称评聘等方面的自主权。加强职业学校党建工作,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开展新时代职业学校党组织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作,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办学治校、立德树人全过程。 (二十一)强化制度保障。加快修订职业教育法,地方结合实际制定修订有关地方性法规。健全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职业教育经费的体制。优化支出结构,新增教育经费向职业教育倾斜。严禁以学费、社会服务收入冲抵生均拨款,探索建立基于专业大类的职业教育差异化生均拨款制度。 (二十二)优化发展环境。加强正面宣传,挖掘宣传基层和一线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成才的典型事迹,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打通职业学校毕业生在就业、落户、参加招聘、职称评审、晋升等方面的通道,与普通学校毕

查看详情 >

< 1234...9 > 前往